全市铸造业攀“高”逐“新”加速转型
- 信息来源:兴化日报
- 发布日期:2025-08-26 08:48
- 浏览次数:
沾浆、淋砂,随着一台台机械臂有序运转,蜡模组树渐渐被“镀”成深色的灰白壳,而这些灰白壳正是用于浇铸的铸件模具,可在1200摄氏度的高温下不被熔化。所沾“浆”是硅溶胶,“砂”是莫来石砂。以每4分钟为一个节拍,100台机械手一个小时可产出1500件,一天就是36000件。这是泰州市博世特精密铸造有限公司技改新上的智能制壳车间生产场景。
“智能化铸造生产车间是铸造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永根说,近年来,兴化市通过整治规范、标杆提升、技术创新,加快了铸造业转型升级,助力企业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企业产品结构、技术含量全面优化。
整治规范:从不合规到达标合规
上月,位于戴南镇北姜村的万集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完善了企业备案、环评许可、安全许可等手续,成了合规企业。
多年前,当地村民翁巧英夫妇租用村里的闲置地搭建厂房,购置了几台二手车床,就干起了铸造来料加工。“土地不合法,环保不达标,每次检查都让我们担惊受怕。”翁巧英介绍,去年10月,企业被列为整治达标类企业进行整治,在市铸造行业整治提升服务专班指导下,企业办理了用地手续,全面提升了生产环境,通过了环评、安评,“现在我们可以大大方方地生产了,订单也主动找上了门。”
“让不合规企业合规达标,是我市整治铸造行业的基本标准。”市工信局二级主任科员王万海介绍,我市现有244家铸造企业,因历史原因,有126家企业曾存在用地、企业环保、生产安全等方面的不合规问题,严重制约了铸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铸造行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研究出台《兴化市支持铸造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七个市级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推动全市铸造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及《全市铸造行业整治提升验收销号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规范指导全市铸造行业整治提升行动,并邀请铸造行业专家参加,成立铸造行业整治提升服务专班,按照“调查摸底、方案评审、整改提升、联合验收”等四个阶段科学组织实施整治提升工作。截至目前,126家整治达标类企业中,已整治达标106家,完成进度84.1%。同时,关停退出24家企业。
标杆提升:从“铸”到“智”
泰州市博世特精密铸造有限公司是标杆提升类企业之一。2006年4月,博世特公司在陈堡工业园区注册成立,经过立项、征地、环评、安评等环节,建成工厂并投产。20年来,从人工制模到自动化射蜡,从普通数控机床到智能加工中心,公司生产工艺、生产设备不断升级。2024年,公司又投入2000多万元对型壳车间、浇铸车间实施智能化改造。
“智能车间一运转,效应就立时显现出来。”泰州市博世特精密铸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风祥说,最明显的是智能改造后产能翻了一番,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高了,能耗和废弃物排放减少了,生产成本降低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我市铸造企业长期面临规模偏小、技术水平不高的困境。从生产规模看,2024年我市铸件产量约35万吨,开票销售60亿元,其中,开票过亿元企业仅10家,2000万元至1亿元企业80家,2000万元以下企业占比过半。从生产工艺看,虽然基本为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类,但不少企业缺少自动化造型生产线、精密组芯造型、砂型3D打印、一体化压铸等科技含量较高的生产工艺,不仅制约了产品质量和产量,还带来了粉尘无组织排放、污染防治设施不配套、厂区环境差等一系列环保问题。
针对有基础、前景好的“潜力股”,我市遴选了45家企业为“标杆提升类企业”,通过资金、政策赋能,重点推进智能化改造。目前,这45家标杆提升类企业均已按序时完成智能化改造目标。其中,兴东铸钢有限公司、双发机械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金垅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获批泰州市示范智能车间。
与此同时,我市还高标准规划建设戴南镇精密铸造产业片区、开发区高端合金精密智造片区、陈堡镇高端精密铸造产业片区、安丰镇铸造和新材料产业片区“四个特色产业片区”,着力实现治污能力、工艺流程、达效贡献、现场环境“四个提升”。对49家发展前景好、投资意愿强、亩均产值高,但原址不具备提升条件且自愿集聚发展的铸造企业实施搬迁转移,集中入园发展。
创新引领:产品迭代升级
“公司年销售增幅保持在30%,今年有望突破1亿元。”在周庄镇工业园区的金垅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朱鑫涛手执一件零部件向记者介绍,该配件名称叫涡旋盘,应用于空调压缩机,其材质为过共晶高硅铝合金。
轻质、精致,是记者对这一合金制品的直观感受。过共晶高硅铝合金为公司自主研发的新材料,具有轻质、高强耐磨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制造汽车关键零部件及航空、航天、化工、医疗等领域,其生产采用的半固态水平拉棒工艺也由公司自主研发,且为国内首创。 “公司生产环节全面智能化,3D打印蜡模,快速出样,机器人射蜡、机器人制型壳、机器人浇铸、数字加工中心,实现了复杂、高精度铸件的生产‘零缺陷’。” 朱鑫涛介绍,公司2022年建成投产,当年销售3000万元,2023年销售4000多万元,2024年销售6000多万元,每年保持30%的增长。
威鹰机械有限公司开发的“中空薄壁件冷温复合锻挤自动生产线”,生产各种复杂中空薄壁锻件,填补国内复杂中空薄壁件冷温复合锻挤生产线空白,其核心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奠定了企业国内领军制造商的地位,改写了中国锻造行业不能生产中空薄壁件的历史。“原料棒材从进入自动上料系统,到成型产品仅需8个小时,比原来老工艺生产同类锻件72个小时以上,缩短了64个小时,而且精度高、易成型、成品率高、节能减排。”威鹰公司总经理张太良说。
聚焦龙头企业、骨干企业、高成长型企业,我市相关部门提供一对一、面对面精准指导,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资金投入、强化与重点科研院所和国内外知名大学合作,升级生产工艺,促进产品迭代升级,持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品牌影响力。同时,实施“积分制”以奖代补,激励企业创新。截至目前,全市铸造企业已与15家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共建省级技术中心7家,研究生工作站3家。
“推动铸造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跃升,是国家为铸造业确定的发展方向。”7月中旬长三角第三届铸造业发展大会在兴化举办,泰州市相关负责人表示,立足兴化实际,着眼未来发展,兴化可从强化规划引领、推动技术创新、优化空间布局等三个方面把脉定向,围绕低碳工艺、智能制造、新材料等关键技术寻求突破和工艺改造,全力推动铸造业实现从低端制造向高端智造的精彩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