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兴化
自然与人文交融的典范——解码东罗村的共生密码
  • 信息来源:兴化发布
  • 发布日期:2025-10-23 08:53
  • 浏览次数:


编者按 近日,兴化市千垛镇东罗村成功入选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名单,成为江苏首个获此国际殊荣的乡村。这座屹立于垛田水乡六百余年的村庄,究竟凭借怎样的魅力征服世界?它从一片传统农耕村落跃升为全球乡村旅游典范的蜕变之路,又能为当下中国的乡村振兴提供哪些启迪?今日,本报推出“解码东罗村”报道,从多个维度探寻其成功的共生密码。

水上奇观:垛田中的千年生态智慧

在兴化市西北部,千垛镇境内,坐落着一个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垛上水村——东罗村。它位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兴化垛田”的范围之内。千百年前,这里的先民为防御洪水,创造性地垒土成垛,形成了“垛田”这一特殊的耕地形态……漂浮在水面上的一个个垛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宛如一座座岛屿茕茕孑立;似一堆堆麦垛,默默守望;又像一颗颗星星,熠熠生辉。

文化新生:从遗产活化到生活画卷

如今,东罗村保护、传承并利用这份珍贵的垛田农业文化遗产发展旅游业,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村,生动实践着“种风景、卖风景、富农民”的垛田利用模式。村内拥有东罗老街、东罗大礼堂等承载历史记忆的建筑。这里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既有高亢的茅山号子、精彩的舞龙表演,也有传承技艺的垛田农民画。此外,红膏蟹养殖、菜籽油榨取技术以及龙香芋等特色产品,共同构成了里下河水乡独特的生态风韵与生活画卷。

发展引擎:“三位一体”的乡村振兴模式

东罗村的发展,得益于其成功的乡村振兴模式与产业融合。村庄创新采用“地方政府+社会资本+村集体”的合作模式,搭建文旅企业互助平台,积极培育民宿、咖啡馆等新业态,并成立了多功能开放型的青年创客中心,为乡村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和谐之本:一个都不能少的包容哲学

东罗村始终致力于促进社会包容和平等,生动诠释着“一个都不能少”的乡村旅游发展哲学。村庄向当地村民提供就业优先机会,支持青年在家门口创业就业,并鼓励女性发展新职业,同时也为残疾人提供公益性岗位,返乡就业已成为东罗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东罗村的实践揭示了一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乡村的真正振兴,并非推倒重来,而是对自身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展望未来,东罗村的探索,将继续为全球的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