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杨易臻
- 发布日期:2023-12-15 09:43
- 浏览次数:
在冬日的暖阳下,和家人一同享用一盘果香四溢、鲜红欲滴的草莓,是许多人在这岁末年初节气里的小小“浪漫”。不过,普通人对于草莓的认知,大多来源于水果店、超市的货架,对于不同品种草莓“背后的故事”,也知之甚少。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是我省最早种植草莓的地区之一,但近些年来,草莓品种老化单一、效益不高,成为兴化市草莓种植户们心头的难题。今年9月,“科技镇长团”的专家们,来到兴化的田间地头,为草莓种植户带来新品种、新技术,短短几个月后,第一茬果实已经被送上当地人家的餐桌。
我省草莓面积约30万亩,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四位。“兴化的草莓种植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种植面积一度达到5000余亩,在省内很有代表性。但近年来,兴化草莓种植面积逐渐减少,现在仅有1500亩左右,种植户也大多以家庭为单位。”兴化市农业农村局蔬菜园艺科科长陈春生告诉记者。
“通过前期调研,我们发现兴化的草莓产业还是存在种种问题,除了品种老旧、病虫害严重,还有栽培模式单一,机械化程度低,另外还受到设施农业用地有限等问题的困扰,因此种植面积一步步缩小。目前,一方面要改良品种和栽培模式,另一方面是要打响兴化的草莓品牌。”兴化市副市长、泰州市乡村振兴科技镇长团团长朱虹介绍。
来到兴化市华创果蔬种植家庭农场的草莓大棚,绿油油的草莓苗长势喜人,绿叶下,缀着一颗颗白里透粉的草莓,这是农场今年引进的品种“紫金香雪”,凑近看,果实的颜色像是婴孩吹弹可破的脸颊,咬下一口,散发出淡淡的桃子味清香。
今年11月,该农场的负责人陆才华凭借“紫金香雪”这一品种在全省的“紫金杯”优质草莓大赛中获得金奖,他本人也因草莓种植技术获得了大赛“早熟草莓种植能手”的称号。“对紫金香雪这一品种,我看好它上市早、产量高、口感好。”大棚内,陆才华蹲下托起一株草莓苗,告诉记者,“紫金香雪很高产,你看这一花序上,已经结了8个果子。今年9月定栽,11月中旬就进入了盛果期,现在地头收购价都能达到50元一斤,水果店点名要。”
草莓丰收季,忙碌的不只是莓农们,还有来自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的“科技镇长团”成员关玲副研究员。自9月起驻扎兴化,她就开启了兴化、南京“两头跑”的的生活,在当地草莓主产区陈堡镇、千垛镇和临城街道等乡镇各处都留下了足迹,为各家莓农,送技术、送服务。
9月时栽下的草莓苗已经茁壮成长、开花结果,关玲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紫金香雪”为例,紫金香雪产量高,“一株苗上至少结3茬果”,亩产至少能达到3000斤,按平均售价来算,一亩地产值能达到4万5千元。”物以稀为贵,“紫金香雪”这样的白草莓符合消费者尝鲜的心理,预计在春节前第二茬果正巧能上架,收购价格还有上涨空间。
“对草莓品种的选择能够大大影响种植户的收益。来到兴化调研后发现,兴化种植的草莓品种结构单一,在近似时间集中上市,价格上不去,农户承担的经济风险就会很大。”讨论后,省农科院专家团队选定了紫金香雪、紫金66号两个极早熟、抗病性优良的品种,带到兴化进行试点推广。今年9月,驻兴化团联合兴化市农业农村局有关专家开展了草莓新优品种介绍以及高垄半基质栽培新模式的培训活动,现场发放了早熟优质草莓新品种“紫金66号”和“紫金香雪”生产苗18000余株。
在今年的第十二届江苏 “紫金杯”优质草莓推介活动中,科技镇长团兴化团积极动员兴化草莓种植户参加,与全省109家农业经营主体选送的47个草莓品种同台竞技,获得“紫金杯“优质草莓金奖2项、银奖1项、优秀奖2项。
兴化市亮仔果蔬种植家庭农场,是一家两代人经营的农场,农场负责人陆长亮接替父亲种植草莓已经有七、八年的时间,他告诉记者,十几年来兴化当地流行的草莓品种都较为单一,曾经是丰香,这几年来转变成红颜,“虽然红颜口感不错,受市场认可度高,但不是早熟品种,还容易得炭疽病。”他告诉记者,家中草莓种植面积10亩来地,都是面向兴化当地销售,自家农场零售就能消化大部分产品,每年收入不高但也算稳定。
今年来,引入的新品种“紫金66号”让农场的生意有了转机,“今年引进省农科院的早熟品种‘紫金66号’,在10月下旬就能上市,果形好、口感好,销售利润比老品种增加了15%。今年,该农场推出的“紫金66号”草莓在“紫金杯”优质草莓推介中获得金奖,农场草莓的口碑也吸引来许多慕名而来的客户。
新品种在兴化当地落地生根,但生产方式和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还仍然存在。“草莓种植用工强度大,技术要求高,现在年轻人都往大城市走,周边留在农场里干活的更多是老人,想要招工也很难,就算扩大种植面积也管不过来。”陆长亮告诉记者。
“为应对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机械化是农业未来转型的一个方向。 目前,我们也在对草莓高架、高垄栽培模式进行培训和推广,也在申请经费,希望能引入机械化设备帮助种植户提高生产效率。”朱虹向记者讲述下一步的计划。
“引入新品种、新的生产方式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想要百姓接受,就要以点带面、试点示范,让百姓看到良好的收益和市场反馈,百姓就会愿意尝试。”朱虹说。“参与草莓品种评比、种植能手竞选,为当地引入更好的栽培技术,都是为了培育当地的技能人才,让外部的技术支撑转化为内生的人才动力,才有可能带动周边百姓共同致富,真正实现‘强产业、富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