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兴化市电子政务中心
- 发布日期:2022-09-13 14:39
- 浏览次数: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兴化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提案书
编号(2022)第264号
案由:擦亮文化名片 发展特色经济
提案人:朱运荣
提案内容:
兴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地域文化,它们是发展地方经济的资源和承载,政府和民间应该合力做好这一工作,向上下游两个方向开掘,使这张文化名片熠熠生辉,促进发展上台阶。
兴化依水而兴,因水而化,呈现出联垛为聚的地表形态。垛田衍生出千岛菜花,湖荡纵横形成了水上森林和万亩荷塘等自然景观,水润兴化是基本地理特征。
兴化作为文昌之地,是中国小说之乡。兴化历史悠久,名人众多,古建筑古遗址错落而存,盐运、水运、饮食文化丰富。但是这些文化特色与历史魅力对普通百姓和外地游览者而言印象浮于浅表,没能形成口碑效应。应该在历史、地理、文化的研究上加大投入,在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存的同时,利用现代媒介做好宣传工作。
建议、办法和要求:
1.挖掘旅游、文学、民俗、饮食等文化背后深厚的历史信息,并让这些历史鲜活起来。讲好兴化故事,开发历史情景剧本,邀请文化艺术界名人和网红大V等来兴化参加各类文化活动(如采风、笔会、摄影、体育等),运用新媒体和新平台,以文字、图片、视频等不同形式提高曝光度,形成品牌效应。
2.开发相关的研学研游路线,争取让更多的资源进入路线里。当下,国家制定了双减教育政策,在此背景下如何提质增效,教育部门需要思考。相关部门可以根据中小学不同的年龄与学习知识掌握层次要求,建设相关主题乐园,吸引他们来进行沉浸式文化体验,比如水浒文化体验或亲子游,建立一批美术基地,给予优惠措施吸引省内外美术生来此写生,进行相关的学习课题研究,既能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又能提高知名度。
3.开发下游相关文创产品,创设人们可实际参与体验的旅游内容,使旅游文化与经济交相融合。如竹泓木刻船的雕刻体验,水浒传活字印刷,开发具有生活气息老少咸宜的农家渔乐体验等。
4.早茶文化提档升级。将早茶文化融合兴化的旅游文化,使其产业化,生产便于携带和邮寄的早茶产品。加强电商平台销售,或者以网红直播带货的方式,形成广告效应。改善就餐环境,提升早茶品质,使早茶文化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一份有烟火气息的具体体现。
审查意见:
请政府办研究,建议交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主办,教育局、发改委会办。
2022年1月9日
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264号提案的答复
朱运荣委员: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兴化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您的《擦亮文化名片,发展特色经济》的提案我局已经安排了相关人员进行了集中学习。经认真研究,提出如下办理意见: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深厚的文化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历史和内涵、记录着城市发展的繁荣和沧桑、展现着城市独特的形象和魅力。近年来,我市不断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积极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文旅城市形象影响力不断提升。
一是树立城市形象,扩大文旅影响。我们致力于文旅城市品牌宣传,兴化城市形象广告片先后亮相CCTV-1《新闻联播》、CCTV-13《新闻直播间》等高端媒体,向全国展现了我市的文化旅游形象。组织了江苏卫视、泰州电视台等传统媒体的宣传,投放了高铁、高速服务区、地铁、机场、公交车、公交站台、商圈大屏、高炮等户外宣传广告,兴化文旅城市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组织了江苏交通广播、江苏新闻广播、南京交通台、手机入境欢迎短信等线上媒体宣传,在旅游节庆期间达到高频次覆盖,吸引自驾游游客来兴游玩。组织了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微视频、携程等新媒体宣传,多次邀请知名大V网红打卡兴化活动,仅今年春季,我市千垛景区在抖音平台播放量超1亿次。
二是拓展互动体验,开展研学旅游。为贯彻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利用文化和旅游资源、文物资源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的通知》,结合“双减”政策,我们在2021年度初步尝试开展面向青少年,组织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板桥故里,道情悠长”—板桥文化沉浸式体验研学活动(大垛镇管阮村),“一粥一饭,来处不易”的农耕文化(千垛镇碧水东罗),施耐庵与水浒的传说(新垛镇施家桥村)等。在旅游的同时深耕文化内涵,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三是挖掘文创周边,打造地域IP。为了让文化摸得着,让文物活起来,我们成立了兴化市文创中心,集中展示售卖兴化各类文创产品,我们按照文化依托性、商品实用性、传播高效性的文创产品要求,陆续推出了“水浒摇篮”、“菜花船娘”、“板桥文化”、“千垛百味”系列文创,不断塑造极具兴化地域IP的文创产品。同时,为了发动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我们连续举办了两届兴化文创大赛,评选出了一批接地气、有创新、可持续的文创作品,有效推动了文化资源、文创设计与产业融合的发展。
四是擦亮美食名片,讲好品牌故事。市发改委多举措推动餐饮品牌升级,不断擦亮城市美食名片。讲好品牌故事。挖掘整理地方菜品和饮食文化,编纂发行《味蕾上的故乡——兴化乡土菜》;制定“沙沟鱼圆”“板桥宴”地方标准;拍摄“兴化早茶”宣传片,持续扩大特色餐饮品牌的影响力,致力把“吃在兴化”品牌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规范餐饮标准。开展“兴化早茶”、“板桥宴”商标注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餐饮服务业标准体系。举办餐饮业从业人员培训活动,培育专业技术人才和服务人才。发挥餐饮协会的作用,支持协会在加强行业自律、强化业务交流、推动交流合作等方面开展工作。集聚规模发展。连续四年成功举办市级美食赛事,并获央视以及省市多家媒体平台关注报道,形成赛事品牌。在赛事影响下,地方特色餐饮品牌集聚发展,“沙沟金秋美食节”“安丰蟹文化美食节”“陶庄牛羊肉美食节”“乡土美食培训竞赛”等区域特色美食活动相继成功举办。保障产业发展。增强政策储备引导,在市服务业发展政策中,专项列支经费扶持本地美食活动开展、菜品开发及宣传推介等;印发《“兴化早茶”授牌门店认定意见》,以实打实的政策保驾护航,鼓励餐饮服务业创特色、树品牌。
下一步,我们将开发更多的研学产品。市教育局拟牵头协调组织全市中小学研学实施工作,以兴化市14个乡村社会实践研学活动点为依托,充分发挥兴化本土资源开展实践研学活动,以此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利用千垛东罗、沙沟官河等自然资源开展“生态之旅”研学活动;利用大垛管阮、新垛施家桥等人文资源开展“文化之旅”研学活动;利用海南刘泽、沈伦崇禄等民宿资源开展“乡土之旅”研学活动。通过各类研学线路,引导学生感受乡土乡情风味和水乡文化魅力,厚植人文情怀。
市发改委将继续围绕餐饮行业品牌培育、产业推进、平台搭建、创新引导、人才培养、宣传推广等方面全方位用力,打造兴化美食文化特色品牌。围绕建设“江苏美食休闲目的地”的目标,鼓励建设体现兴化历史文化底蕴、富含田园水乡特征、彰显兴化美食特色的特色美食街、主题餐馆、茶楼等特色餐饮载体;鼓励在沙沟古镇、银北门等古镇、古街复建一批老字号餐馆;绘制舌尖兴化美食地图,编制兴化特色美食菜谱,官方公布推荐餐饮名店、兴化特色小吃等;定期举办特色美食节日、美食大赛,提高兴化美食知名度。
市文体广旅局将进一步做好文旅城市形象宣传工作,不断强化“一分资源、二分策划、三分打造、四分宣传”的理念,立足新媒体、户外和传统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旅游品牌宣传,努力打造我市“省内有形象、国内有影响、国际有声音”的文化旅游城市品牌。
兴化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2022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