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兴化
深度解读四牌楼之“名贤鼎望”徐熺·徐炟
  • 信息来源:兴化日报
  • 发布日期:2024-06-21 10:54
  • 浏览次数:

清康熙十六年(1677),兴化庆云堂徐氏十一世祖徐炟在家谱序言中写道:

盖扬郡(扬州)人物之较盛,佥推兴邑(兴化);兴邑族属之孔繁,佥推予家。长淮而南,忝称巨族;大江以北,叨列名门。

庆云堂徐氏是元末明初由苏州复迁兴化的,以元末徐均佑为一世祖。徐均佑生三子:徐福一、徐福二、徐福三。徐胜后裔定居江宁,徐福三后裔无考,兴化一支皆是徐福二的后人。

徐福二,字士原,生徐让、徐谧、徐谨三子。徐谧,明永乐十年(1412)恩贡,授大理寺左寺副,官至南京工部营缮司员外郎,人称“徐工部”。徐谧在任工部营缮司员外郎期间,乡居府第在兴化县桥西小街、面北临河的祖宅中,当时坐南朝北的高门上悬有“冬官第”匾额,为名儒湛若水亲题。徐谧致仕后,隐居城东九里港徐家庄,赋诗饮酒以娱天年,与“五朝元老”高穀过从甚密。

徐谧生徐琎、徐玹二子。徐琎生四子,徐玹生五子,加之徐谧弟弟徐谨的两个孙子,合称徐氏十一派。十一派中以徐宾暘一派最盛。徐宾暘第四子徐志生徐天伦、徐大经。

徐天伦,号双桥。徐大经,号中桥,明嘉靖十六年(1537)举人,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任北直隶获鹿县知县。当年获鹿县发生灾荒,徐大经不待层层上报私发仓储赈饥,擢升为顺天府通判。嘉靖皇帝沉迷修道,各地纷纷上贡灵芝称瑞,独有徐大经不肯附和。上级怒,便以他之前私开官仓的罪名弹劾了他,因此徐大经被贬为河南太康县知县。他宠辱不惊,仍以拯济苍生为念,减少里甲雇佣之役的费用,每年节省数万余两白银。有一地头蛇为害乡里,官、军人等都不敢得罪,徐大经伺机将其绳之以法,受到老百姓的交口称赞。此后,又升应天府治中,因得罪权贵挂冠而归。明隆庆时,徐大经征为湖广归州知州,迁浙江处州府同知、转两浙盐运使司判官。徐大经次女许配李春芳第四子李茂功,故而他与“状元宰相”李春芳是亲家关系。

徐天伦和徐大经的后代中,以徐天伦长子徐可教一支最为兴旺。

徐可教只生一子徐之极。徐之极生际明、翊明、登明、丽明、晋明、自明六子。其中,第三子徐登明是徐熺、徐炟的父亲。徐登明以务农经商起家,生平常以司马光“裁省冗费,禁止奢华,常须稍存赢余,以备不虞”古训告诫家人。明崇祯年间,兴化大旱,徐登明出仓粟赈灾,全活甚众。

祖居“冬官第”由别房子孙卖给了徐登明,徐登明将其修缮一新。这座位于兴化城储秀里的宅第,也是徐炟官宅之一。到了清嘉庆年间,昔日“冬官第”早已荒废不存,徐氏后裔徐承荫从民间访得“冬官第”旧匾,悬挂在徐家祠堂正厅东边的私塾里。

大孝子徐熺

徐熺(1606—1672),字映如,号玉蟠。他6岁能诵《孝经》,至“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之句,遂掩卷而叹说:“人子不当如是耶?”

19岁时,徐熺补博士弟子员。他工制艺,屡列前茅,但八试不第。清顺治十一年(1654),徐熺录为恩拔贡士。清顺治十二年(1655),徐熺参与廷试例授推官,却拂衣而归。他说:“我和弟弟一同苦读,弟弟高中进士,我以一介秀才侥幸成为恩贡。父母生我兄弟五人,我和弟弟最长。父母年岁渐高,弟远任广东,我若宦游在外,父母依闾盼儿,恐怕要思念成疾了。”于是写信给徐炟,让他努力报效国家,又赋诗一首表达了自己的志向,诗曰:

昔人有遗训,忠孝道难兼。高堂方垂白,安忍慕腾骞。

去去返故乡,菽水有余欢。一日胜三公,难为达者言。

捧檄虽胜事,回驭岂徒然。毋为竞荣禄,踯躅愧前贤。

归里后,徐熺对父母十分孝顺。清康熙元年(1662)徐登明病痢,徐熺亲自洗衣浆衫,还写了一篇表文向天祷告,愿意减去自己的寿命来延长父亲生命。徐登明死后,徐熺哀毁骨立,庐墓三年。他遍购堪舆之书,为父亲精择葬地。失去了父亲,徐熺对母亲更加孝顺,每次用餐母亲吃得干干净净他就高兴,如果身体偶有不适放下碗筷,徐熺就十分担忧。

徐熺母亲黎氏是黎应魁之女、“诗画名家”之一黎体淳的姐姐。黎氏晚年体质清健、虽然年逾耄耋而耳目发齿犹如往常,大家都以为她能寿至百岁。不料清康熙十年(1671)偶染微疾,遂一病不起,在众多儿孙环绕下,黎氏手持念珠连声诵佛,溘然长逝,享年87岁。

母亲去世后,徐熺仰天大哭,说道:“我当年拂衣而归是为了奉养二老,如今父母俱无,我孑然一身,俨然成了孤儿,多活有何益处?”其实当时徐熺也已67岁。徐熺日夜思母以至于方寸大乱,甚至忘却母亲已死,厨子做好饭,他抢着端到房间送给母亲,到处寻找母亲。有人说:“你母亲已经不在世了。”他就大放悲声,有几次差点丧命。一天徐熺趴在母亲的棺材上嚎啕大哭,说道:“百天之内,儿当相从母亲于地下矣。”继而果然如此。

徐熺哭母而亡的事迹,感动了兴化的士绅百姓。进士赵允翰、周渔等人申请将徐熺旌表为孝子、请入乡贤祠供奉。清康熙十三年(1674)三月初三,徐熺长子徐士祥捧着父亲的牌位,在知县、县丞、教谕一众人等的簇拥下,为父亲举行了入祀乡贤祠的典礼。知县程起鹏还建了一座专祠“昭德祠”纪念徐熺,规定地方官每年春秋二祭。后来,这座昭德祠也被称为“徐乡贤祠”,旧址位于兴化旧城儒学街徐家竹园巷中。

广东布政使徐炟

徐炟(1608—1680),字贲如,号符禺,清顺治五年(1648)举人。

清顺治六年(1649),徐炟高中进士,户部观政(实习政事)。当时两广未定,军需供给乏人。“平南王”尚可喜与“靖南王”耿继茂征伐广东,因徐炟在户部观政期间做事沉稳、为人练达,受到廷臣举荐,以二甲进士特授广东布政司右参议、督理粮储道。到广东后,他数次冒险运粮,清军得以粮草不缺,维持了十月之久。孰料广州攻破之日,尚可喜竟下令清军屠城,史称“庚寅之劫”。在尚可喜封刀后,徐炟捐资举办粥赈,救济幸存民众。继而到处张贴告示,让逃亡在外的百姓回来复业。

清顺治八年(1651)福临亲政,同年大婚,徐炟奉上级之命入京朝贺。徐炟得觐龙颜,又顺道回乡省亲。回任时已是顺治九年(1652),清军与南明李定国在广西交战,徐炟奉命筹办粮草、保障军需供给。次年李定国围攻肇庆,潮州总兵郝尚久又宣布归明,加之东南海面不靖,广州四面受困,运输粮草的水路、陆路交通皆被切断。这一年,“春大饥,斗米千钱”,徐炟忧心如焚,或募捐、或征购,以保障粮食供应不断。恰好广东布政使职位空缺,上级认为徐炟可当此重任,遂由他暂时代理布政使一职。清顺治十一年(1654)徐炟升按察司副使、巡海道副使,仍兼前职,奉敕监督香山、虎门、南头、广海等寨,兼管市舶。清顺治十二年(1655),荷兰16人访华使团从虎门登岸,徐炟作为海道官员参与了接待。

清顺治十四年(1657),徐炟以陕西布政使司左参政、督理粮储道赴陕,次年(1658)夏季到任。但见陕西大地平原广布,河流极少,运输粮食要比广东困难得多,却又满汉兵马群集于此、省城供应事务十分繁杂。于是徐炟发明了近省十八州县轮流转运的方法,使得粮草充盈。

清顺治十六年(1659)夏,徐炟晋升山东按察使司按察使,以平反冤狱为己任。当时监狱中有一个监禁了十几年的女犯,徐炟一审就洗刷了她的冤情,大堂庭前枯萎的松树忽然枝叶繁茂,大家认为这是徐炟善用刑罚的祥兆。

山东任上未满一年,徐炟于顺治十七年(1660)夏擢升山西布政使司右布政使,顺治十八年(1661)春又升任贵州布政使司左布政使。贵州多山,徐炟开垦荒田三万九千余亩。因徐登明去世,徐炟于清康熙元年(1662)回乡守丧。

丧满以后,徐炟于清康熙七年(1668)补授广东布政使司左布政使、署广东巡抚。布政使是从二品官职,按照清代议叙制度,徐炟因政绩突出,屡次记录与加级,晋秩正一品,后来夫人孙氏也被封为一品夫人。

清康熙十年(1671),黎氏去世,徐炟丁内艰归里,遂绝意仕进。他优游林下近十载,寿终正寝,享年73岁。

芝兰玉树满庭芳

徐熺、徐炟子嗣繁盛,后代中诞生了6位举人,以及本邑著名诗人、书法家和书院山长。

徐熺生有四子,次子和季子早卒,长子徐士祥、第三子徐人祥。

长子徐士祥,生芳誉、嘉誉、永誉三子,第三子永誉承嗣胞弟徐人祥。徐永誉,号兰江,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贡生,清雍正七年(1729)任安徽天长县学训导。乞休归里后,徐永誉在海子池南岸建造了磊园,“日与二三同志徜徉其中”,著有《磊园诗集》。徐人祥次婿孙宗绪,是“三凤和鸣”匾额旌表人物之一。

徐士祥长子徐芳誉。徐芳誉长子徐梦相,徐梦相长子徐朝幹,徐朝幹长子徐肇元。徐肇元嗣子徐大受。徐大受生四子,次子徐润生了徐庭芳。徐庭芳,清光绪五年(1879)举人。徐芳誉次子徐祚荫出继二叔徐嘉誉,徐嘉誉之妻乃其姑父解鼎大长女。解鼎大祖父,即“五子济美”解汝楫之子、“忠诚正直”解学龙胞弟解学周。徐祚荫,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举人。徐祚荫又无子,嗣子徐朝品为长兄徐梦相第三子。徐朝品长子徐开鼎生徐昶。徐昶著有《大酉山房诗钞》,他的母亲是任葆次女。任葆是“经训贻芳”任陈晋之子、任大椿之父,所以徐昶是任大椿的外甥。

徐炟与夫人孙氏及侧室张氏、胡氏一共生育了12个儿子。文瑞、文瓒、文璠、文玫皆孙氏出。

长子徐文瑞,生一子徐龙甲。徐龙甲第三子徐洛。徐洛长子徐履泰,任安徽南陵县县学训导,著有《天香书屋诗文集》。徐履泰长子徐庆升,工书,著有《灌书堂诗钞》。徐庆升长子徐希积,生一子徐彭龄。徐彭龄生徐振镛,字笙伯,清光绪元年(1875)举人。徐振镛中举后无心为官,在家中设塾授徒,晚年应知县之请出任文正书院山长。徐振镛次子徐德培,游学奥地利等国,在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为南社成员。徐庆升第三子徐希陵,徐希陵长子徐彭云。徐彭云第三子徐振熙,字咸斋,清光绪二年(1876)举人。晚年在徐家祠堂授徒,曾任昭阳书院山长。

次子徐文瓒。徐文瓒长子徐鍼章。徐鍼章长子徐漺,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举人,曾任福建永平县知县。

第三子徐文璠。徐文璠第三子徐镕章,号白斋,爱陶诗,书法出入苏黄,著有《石仓丛记》《四白堂文稿》《语石山房诗草》《白斋诗钞》。

第四子徐文玫。徐文玫长子徐鉝章,徐鉝章次子徐澥。徐澥长子徐模由侄子徐敬熙承嗣。徐敬熙又名徐晋升,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举人。徐文玫次子徐镇章,徐镇章长子徐渥,徐渥次子徐大榕。徐大榕,号东楼,著有《印谱》,他是兴化知名的金石学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