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兴化:打造“非遗”文化墙 织就文旅融合新图景
- 信息来源:兴化市委宣传部
- 发布日期:2025-05-26 09:27
- 浏览次数:
初夏时节,江苏兴化戴南镇茅山村西大河畔,北岸440米长的“非遗”文化墙与碧波荡漾的“水上赛道”相映成趣。
今年年初,江苏省兴化市戴南镇实施赛道周边整体提升工程,通过更新指挥台、观众席等基础设施,增植景观绿植,打造“绿色茅山会船水上赛道”。同步建设“非遗”文化墙等,将水岸空间升级为沉浸式文化景区。
“非遗”文化墙上,再现了茅山会船浪遏飞舟的场面。清明节茅山会船延续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以茅山为中心,涉及周边10多个乡镇,200多个村庄,近万人自发参与。茅山会船于2014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茅山号子是流行于该地区的传统音乐,是该地区古代先民劳动生活的产物。茅山号子于2010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清明节,茅山号子在“水上大舞台”进行了展演,它以舒缓平实的音乐旋律,明快有力的音乐节奏,分合有致的演唱形式,活泼轻松的演唱技巧,亮丽清新的美妙歌喉,把江苏民歌中的兴化水乡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非遗”文化墙还展示了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邱氏烫伤膏制作技艺、 茅山东岳庙会 ;入选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茅山佛教音乐、千户狮子舞;入选兴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茅山竹筷制作技艺、茅山石刻、茅山唱凤凰。
如今的西大河,既是承载“浪遏飞舟”豪情的竞技场,也是展现茅山记忆的文化展示地。戴南镇文化传承与生态治理的协同推进,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找到新支点,实现了“水岸生金、文化惠民”的乡村振兴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