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访谈》:河蟹养殖尾水防治

信息来源:农业农村局 发布日期:2022-07-19 14:08 浏览次数: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兴化市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节目,我是主持人。为了帮大家深入了解河蟹养殖尾水防治情况,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兴化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邵国昱来到《在线访谈》直播现场。

【邵国昱】谢谢主持人。各位网友好!很高兴今天来到《在线访谈》向大家介绍河蟹养殖尾水防治情况,兴化是水产养殖大市,年产优质河蟹7万吨,全国每8只大闸蟹就有一只来自兴化,被评为“中国生态河蟹第一县(市)”“中国河蟹产业先进县(市)”,河蟹产业已成为兴化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近年来,水产养殖尾水排放引发的水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我市也在积极的推进淡水生态养殖,促进尾水达标排放。

【主持人】邵局长,刚才听您说养殖尾水达标排放,能不能给广大网友介绍一下养殖尾水排放的标准。

【邵国昱】好的。省生态环境厅和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了江苏省池塘养殖尾水排放强制标准《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DB32/4043-2021)(以下简称《标准》)。《标准》对池塘的尾水排放限值及要求,尾水监测方法、结果判定、监督与实施等内容都做了明确规定。对于新(改、扩)建的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自2021年8月1日起执行,现有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自2023年6月1日起执行。《标准》执行对象包括养殖水面100亩以上连片池塘,单个养殖主体水面在50亩以上的池塘,以及工厂化等其他封闭式养殖水体。在养殖集中区和清塘期等重要时段,生态环境部门将开展一定比例的监督性抽测,在养殖尾水排放到外界公共水域的排口处设置采样点,采样分析结果作为池塘尾水排放是否达标的判定依据,悬浮物、pH、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等5项指标中任一项指标超标即判定为超标排放。如判定为超标,生态环境执法监督管理部门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江苏省水污染防治条例》,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可以处5万元以下罚款。

【主持人】邵局长,您刚刚介绍了养殖尾水排放强制标准的出台,那我市的养殖户有什么方法能实现达标排放呢?

【邵国昱】根据浙江德清、上海崇明等地试点经验表明,实施池塘生态化改造,是促进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实现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市与中国水科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聘请专家团队驻兴化研究思路,积极推广养殖尾水生态修复技术,确定原位修复为主,异位修复为辅的总体思路,这是兴化生态修复的重要路径。在全市推广养殖池塘原位修复技术,放养鱼、螺、贝类净水生物,种植多品种、多层次的水生植物,增强水体自我净化能力,保障水生态平衡。同时示范推进异位修复。建设养殖池塘尾水处理示范点,开展尾水二次处理,确保尾水达标外排。同时积极推广淡水生态养殖技术,在全市多次举办专题培训,年培训养殖户3万人次,发放规范用药明白纸4万多份,每年建立减量用药示范点20个,力争在2023年6月1日前,水产养殖主产区实现池塘尾水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

【主持人】邵局长,刚刚您介绍了尾水排放的标准和达标排放的路径,那么在尾水排放的过程中,政府部门怎么样落实监管措施呢?

【邵国昱】好的,主持人。为进一步将水产养殖生态管控工作落到实处,参照双禁模式,我市建立了水草排放、清塘消毒及尾水排放网格化管理制度,市农业农村局建立由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片区负责人、局包镇负责人组成的4级包保责任网络;乡镇(街道)建立由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片区负责人、农业农村局包村负责人、村负责人、养殖户6级包保责任网络,实现监管全覆盖。建立并落实“有领导重视、有责任落实、有督查巡查、有考核奖惩”四有工作模式。通过发放告知书、签订承诺书,广而告之,家喻户晓,将绿色生态理念贯穿于水产养殖的全过程。通过层层签订责任书、建立巡查包保和奖惩制度等,进一步落实管理责任,提高管理效益。市级层面持续督查考核,确保水草排放、清塘消毒及后期尾水排放管理工作全面推动和有效落实。通过网格化措施,让每一个池塘都找到责任人,实现生态管控常态化全覆盖管理。

【主持人】邵局长,听说我们兴化在河蟹养殖尾水防治过程中有一些创新的措施,能否请你介绍一下?

【邵国昱】好的,主持人。首先是创新建立清塘消毒申报准排制度。2019年创新清塘消毒申报准排登记制度,要求养殖户清塘消毒前3-5天需向村级提出申请,并经村级、乡镇农业农村局及养殖户共同商定,确认好清塘消毒时间、方式、药物品种和数量等内容,方可进行清塘消毒。养殖户在排放清塘消毒尾水前3-5天需向村级提出申请,并经养殖户、村级、乡镇农业农村局三方共同见证毒性试验通过后,准予排放。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目前漂白粉、生石灰等清塘消毒技术在全市已经全部普及,清塘消毒申报准排措施也全部落实。其次是在全省率先开展水质监测,建立数据支撑,我市水产养殖面广量大,为全面了解水产养殖污染情况,建立污染治理数据支撑,我局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水产养殖水质监测。2020年,在全市水产养殖园区、河蟹与小龙虾产业体系、兴盐界河附近及重点养殖乡镇的蟹塘、鱼塘中设置30个尾水排放监测点,进行定期取样检测。2021年,已覆盖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布设473个水质监测点,每年5月至次年1月开展监测工作,2022年,将全市水质监测点增加到了500个,监测时间延长为每年3月至次年1月。对检测不达标的养殖户进行技术指导,通过科学合理处置,实现达标排放。

【主持人】听了您的介绍,在河蟹养殖尾水防治方面,我们做了很多的特色工作,有网友咨询在水域环境修复方面,市农业农村部门近年来做了哪些工作,请您介绍一下。

【邵国昱】好的。近年来我市持续开展打击电力捕鱼工作,通过联合巡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打击电力捕鱼工作常态化机制。同时连续5年持续开展渔业增殖放流,每年利用冬春两季,举行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放流里下河流域土著鱼种鲢鱼、鳙鱼、草鱼、鳊鱼等品种。对外河生态进行修复,有效补充和恢复鱼类资源,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修复水域生态环境。4月8日,我局联合市河长办、生态环境局、水利局及有关乡镇,开展了“精准增殖放流,保障断面达标”主题的2022年度春季渔业增殖放流活动,在安丰镇海沟河、大营镇兴盐界河民主村断面、新垛镇雌港河张高村断面进行鱼种和螺蛳的投放,共投放花白鲢、草鳊鱼等鱼类苗种4400公斤,螺蛳3万公斤,全面推进国省考断面水质提升。

【主持人】今天的访谈让我们对河蟹养殖尾水防治有了更深的了解,非常感谢邵局长在百忙中接受我们的访谈!

【邵国昱】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网友!很高兴今天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交流互动。我们将着力推进水产绿色生态养殖,打好“碧水保卫战”和污染防治攻坚战,走产地优美、产品优质、产出高效、产业优化的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道路。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