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公示
兴化市永丰镇人民政府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 信息来源:兴化市永丰镇
  • 发布日期:2025-02-25 17:43
  • 浏览次数: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永丰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法治政府建设目标,坚持依法行政,以服务群众为核心,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就永丰镇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举措与显著成效

(一)强化制度保障,夯实法治基础

1.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积极履行党政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主持召开法治专题会议4次,将法治建设纳入年度考核和干部述职内容,亲自部署“八五”普法评估、执法规范化提升等重点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落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制度,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行政法》等法律法规6次,通过专家讲座、集中研讨等形式,加深领导干部对法律法规的理解与运用。

2.完善决策机制修订《永丰镇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严格规范决策流程,明确决策主体、事项范围和法定程序,及时开展风险评估,听取专业人士意见,必要时组织专家论证,坚持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减少决策失误,提高决策质量和水平,确保决策科学合法。

3.落实法律顾问制度聘请专业律师担任政府法律顾问,参与政府日常法务工作,律师全年审查合同10余份,提供法律意见24条,有效避免合同漏洞与法律风险;全镇19个村(社区)配备了村居法律顾问,提供法律咨询,村(社区)订立的合同审查,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开展法治讲座等,有效提升了村级法治治理的水平。

(二)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治理效能

1.创新执法模式推行“综合执法+网格化管理”模式,将全镇划分为26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专门执法人员。开展执法培训6场次,培训内容包括新出台的法律法规解读、执法程序规范和执法文书制作等,执法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

2.严格执法监督坚持“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行政执法案卷制作及评查规范(DB/T4148-2021)》的运用,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案卷的制作、管理和保存,规范岗位职责,强化执法纪律,提高执法的能力和水平;定期组织开展行政执法评估,建立法治督察机制,对综合行政执法和应急管理办、村(社区)开展专项检查3次,检查内容包括执法程序合规性、法治宣传工作开展情况、矛盾纠纷化解成效等,有效地减少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发生。

(三)深化普法宣传,营造法治氛围

1.开展“法律进”活动举办“民法典宣讲”“反诈课堂”等专题活动32场,邀请法律专家、动员网格员深入各村、社区、学校、企业,以案例分析、现场答疑等形式,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覆盖群众1.2万人次。

2.打造法治文化阵地打造永丰镇“法治文化广场”,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18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2600余份、制作规定标语22余条,通过法治宣传栏、流动字幕、宣传横幅等方式,有效提升了永丰镇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

(四)创新矛盾化解,维护社会稳定

1.构建“一站式”调解中心整合司法、综治、信访等部门资源,打造永丰镇镇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村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站,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调解服务。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00余件,调解成功率98.5%。

2.有效减少行政争议坚持“抓前端,治未病的理念”,通过加强法治宣传、规范行政行为、积极开展矛盾纠纷隐患排查、高效化解矛盾纠纷等措施,坚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三、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一)短板与不足

1.执法队伍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部分执法人员对新修订法律掌握不深,缺乏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难以精准执法。

2.普法覆盖面不均衡外出务工人员、老年群体普法效果较弱,存在“最后一公里”盲区。外出务工人员长期不在本地,传统普法方式难以覆盖;老年群体文化程度较低,对新型普法方式接受度不高。

3.基层法治资源整合不足部门联动机制不畅,在处理综合性法治问题时,各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及时、协作配合不紧密。

(二)原因分析

1.执法人员流动性大新入职执法人员较多,系统性培训不足,培训体系不完善,难以在短时间内提升执法人员专业素养。

2.普法形式创新不够主要以传统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进行普法,缺乏针对性与趣味性,未能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无法吸引群众参与。

3.财政保障有限镇财政资金主要用于民生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投入到法治建设的资金较少。

四、2025年法治建设规划

(一)聚焦能力提升,打造专业法治队伍

1.加强执法人员培训开展执法人员“季度轮训+案例实训”,每季度组织一次集中培训,邀请法律专家、业务骨干进行授课。定期组织案例实训,选取典型执法案例进行模拟演练,提升执法人员实际操作能力。

2.实施“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通过选拔、培训、考核等环节,培育法律明白人,不断提高法律明白人和学法示范户的示范引领作用,打通农村普法“最后一公里”,从而高效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二)突出精准普法,增强群众法治获得感

1.创新普法方式开设“流动法治课堂”,利用返乡季、庙会等节点,组织法律宣传队伍深入村、社区开展靶向宣传,针对不同群体需求提供个性化法律知识讲解。推行“短视频普法”新模式,制作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法治短视频,通过抖音、微信等平台广泛传播。

2.打造特色法治品牌以河蟹市场为依托,打造“‘永’心护蟹,法治惠农”等特色品牌,将法治元素融入本镇特色产业当中去,营造浓厚法治氛围,充分发挥好法治的力量,护航永丰镇河蟹产业繁荣发展。

(三)深化改革创新,构建高效治理体系

1.高效联动执法。积极探索永丰镇各部门联动执法机制,各执法部门及时汇报,分管领导牵头,其他执法单位密切配合,高效联动,合力出击,全面提高执法效率。

2.完善调解机制完善“镇村联动调解”机制,明确镇、村两级调解职责与协作流程,深化“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站建设,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增强矛盾纠纷排查的全面性、精准性、有效性,切实提高矛盾纠纷化解的效率。

(四)强化保障支撑,健全长效推进机制

1.加大财政投入将法治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年内投入资金升级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

2.推行法治督察清单制每季度制定法治督察清单,明确督察内容与标准,通报整改情况,健全考核机制,将法治建设工作成效作为评优评先、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激发干部工作积极性。

下一步,永丰镇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持续发力,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为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