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分析解读
1-9月服务业统计情况简析
  • 信息来源:兴化市统计局
  • 发布日期:2019-12-13 17:00
  • 浏览次数:

一、1-9月服务业统计情况

1-9月,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12.83 亿元,增长7.4%,高于泰州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总量和增幅在泰州均列第3位。全市实现服务业税收18.69亿元,下降20.8%;全市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4.9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5.3亿元,同比增长21.5 %,非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3亿元,同比增长10.2%,分别泰州第四、第三位。

1-9月,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83亿元,同比增长4.3%,低于泰州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列泰州第五位。

二、存在问题

1、各乡镇对服务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同,我市规上服务业发展不平衡。一是部分乡镇领导对服务业认识程度不足,在发展本地经济时注重工业经济,而忽视对服务业发展的培植;二是受考核机制的影响,乡镇领导往往重视新增入库数量,忽视后续的报表质量。对服务业重视程度高的乡镇,数据质量就高,对服务业重视程度不够的乡镇,数据质量就差;三是服务业企业普遍存在瞒报、漏报现象,企业的基础台账建设不规范、会计上报的配合程度不高、企业老板的重视程度不够;四是除了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和商务服务业外,其他服务业普遍存在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偏低,其素质和能力不能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

2、规上服务业退出企业增多

按照新的规上服务业标准,预计今年退出规上服务业的在80家以上。规上服务业退出较多,主要是因为服务业企业特性,无税务开票销售,退出单位涉及文化产业20家;5家政府平台公司,投资额作为营业收入的处理办法国家不予认可;KTV、旅游发展公司等文化企业没有开票销售,且公司原始会计资料不健全。

3、新进规上服务业标准高,难度大

规上服务业入库标准提高,影响我市服务业进库数量。最新统计方法制度规定,从今年开始,规模以上服务业调查单位审批入库标准由原来的“双标准”(年营业收入1000万或者从业人数50人以上)改为年营业收入“单标准”,即:①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以及卫生等行业的服务业法人单位;②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等行业的服务业法人单位;③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社会工作等行业的服务业法人单位。所有规上服务业入库单位都需要提供加盖税务部门公章的纳税申报表,经过前期排查,预计今年两个批次审核后,我市今年规上服务业新增不超过10家。

三、下步工作建议:

1、强化宣传,引起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让各级领导知晓服务业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要从思想上突破“重工轻商”的传统观念,把加速服务业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抓好。加大对服务业特别是服务业中小企业的政策宣传力度,加强对“准四上”企业的统计指导和跟踪督查力度,强化政策倾斜,让企业充分了解相关扶持政策,发挥政策的激励效应,落实配套措施,大力推进“个转企”进程,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服务业发展提档升级。

2、强化考核,发挥服务业引导资金的杠杆作用。按照国家统计方法制度规定,只有营业收入达到标准的法人单位才能够进入规上(限上)统计,产业活动单位的营业收入归入所属法人单位统计。因此,要发挥好服务业引导资金奖励的导向作用,奖励的对象必须是法人单位,对产业活动单位转变为法人单位,并且当年达标入库的企业,给予奖励。树立大服务业理念,好钢用在刀刃上,使奖励能真正撬动全市服务业的发展。

3、强化培训,加强源头数据的管控。加大培训力度,确保每个企业统计人员都能熟练掌握联网直报的相关业务。培训的主要对象为基层统计站业务人员、“四上”单位统计人员、新进“四上”单位统计人员,今后还要将培训对象延伸到乡镇、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分管负责人、部门统计人员。邀请上级领导、业务专家为参训人员传授统计新理论、统计新知识、讲解统计法律法规,让各级党政领导了解统计、关心统计、支持统计、重视统计,让统计业务人员增长新知识,增加新技能,全面提升统计能力。注重统计的基础建设,强化源头数据质量的管控,确保在库企业统计数据的质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