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分析解读
兴化市中堡镇创新提高工业统计数据简析
  • 信息来源:兴化市统计局
  • 发布日期:2019-12-11 09:26
  • 浏览次数:

 

工业作为城市经济的主导,其数据质量如何,直接影响领导的宏观决策。近年来,我镇积极探索提高工业统计数据质量的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基础工作薄弱等一些制约因素。

一、影响规模工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

1. 法治意识淡薄影响数据质量。一些企业负责人和统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不知道按时如实报送统计报表是应尽的义务,报表填报不规范,随意性较大,虚报、瞒报、迟报、拒报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2. 统计人员素质不高影响数据质量。由于工业统计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没有把严重和明显失真的统计数据消灭在基层,加大了上级审核的难度和强度,直接影响统计数据质量。

3. 统计人员频繁变动影响数据质量。随着民营企业蓬勃发展,其管理不规范、统计人员变动频繁,业务水平难以提高,易造成统计数据差错。

4. 任务与人员的矛盾影响数据质量。近年来,工业化考核,绩效考核,大型普查,日常报表等,使得基层统计部门处于一种工作盲从、不堪重负、疲于应付的状态,能够集中精力保证报表按时报出就不错了,用于抓数据质量的时间和精力难以得到保证,造成某些细小环节把关不严, 影响数据质量。

5 原始资料欠缺影响数据质量。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是统计工作的最原始凭证,一些企业统计基础薄弱,财务制度不健全,统计数据缺乏有力依据,难以达到如实申报的要求。

6. 统计对象复杂、配合程度低影响数据质量。随着外资、民营等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保守私人秘密、商业秘密的要求不断提高,被调查者的配合程度降低,数据失真的危险性上升。少数法人代表想方设法隐瞒收入,从而想减少交税,达到减轻企业负担的目的,使工业统计处于报表布置难、搜集难、质量差的困境。

7. 时间不衔接影响数据质量。按照工业统计制度规定,县级统计部门要在每月 1 日和 12 日前将规模企业工业产销总值和主要经济指标报表分别上报到市一级,意味着基层企业要在每月月底及月后 10 日前分别报送这两种报表,且节假日不顺延。相对于规模较大、业务量多的企业来说, 这个期限财务报表往往出不来,而对主要依赖财务报表的主要经济指标月报来说,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此,企业不报报表或应付了事,影响了基层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二、提高工业数据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提升工业统计数据质量必须要深化统计改革,建立数据质量控制体系。

1. 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工业统计队伍。一要加强领导对工业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设置统计机构并配备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二要稳定基层统计队伍,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要加强统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使统计人员持证上岗,保持队伍的稳定,避免因人员频繁变动影响数据质量。

2. 完善企业统计基础工作。健全企业统计台账,抓好资料整理归档,建议实行台账送审制度, 从源头上杜绝漏报、虚报、瞒报等违法现象,提高基层统计的规范化水平。

3. 深化改革,建立工业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首先,要加快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建立一套完善且相对稳定的核算体系及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指标体系。其次,建立科学适用的统计调查体系,适当减少全面统计报表,推行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提高时效。最后,建立月度数据质量抽查和监控制度,对重点企业、重点指标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将抽查结果作为审核相关数据、考核评比的依据。

4. 强化监管,建立健全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机制。政府统计部门应建立专门的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机构,完善统计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对统计的全过程实行监控,提高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透明度,并形成长效机制。

5. 实行垂直管理体制。改变政府统计机构的隶属关系,实行垂直管理体制,对下一级统计机构的人、财、物实行垂直领导,使统计数据尽量少受行政干预。大力推行联网直报制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直报范围由大中型企业扩大到全部规模工业。

6. 完善考核和诚信通报制度。建立企业统计诚信通报制度,与税务、金融等相关部门加强信息共享和互通,建立企业统计诚信档案。对诚信企业予以表彰、支持,对数据质量差的纳入诚信“黑名单”,在信贷、政策、项目支持、企业评优等方面给予制裁和限制,让失信者无立足之地。

7. 实行统计代理制。对规模企业中没有专兼职统计人员的企业实行统计代理制度。充分利用民间统计队伍精干、灵活机动、快速高效的优势,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收取一定的代理费,民间统计机构定期派人到企业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帮助企业上报各种统计报表,实现政府统计部门和企业的“双赢”。

8. 坚持依法统计,确保源头数据质量。建立普法教育长效机制,搞好工业统计宣传,坚决制止统计违法案件的发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