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分析解读
全市规上法人单位基本情况简析
  • 信息来源:兴化市统计局
  • 发布日期:2020-05-22 17:30
  • 浏览次数:

 “规模以上”法人单位是常规统计数据的主要载体和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这些单位的经济总量占全市的比重高达60%以上。因此,掌握规上单位基本情况、分析进退库原因,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结构持续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期我局对规上法人单位基本情况展开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简析如下:

一、我市规上法人单位基本情况

(一)分市区四上单位情况

2020年分市区四上单位数

市  区

四上单位合计

分 行 业

四经普比较

规上

工业

限上贸易

规  上

服务业

房地

产业

建筑业

全部

法人数

四上单位占全部法人比重%

批零

住餐

合  计

5718

2525

1281

186

721

284

721

87514

6.5

海陵区

746

236

195

39

118

38

120

12816

5.8

高港区

540

191

145

16

98

12

78

8030

6.7

姜堰区

842

387

160

19

110

61

105

15119

5.6

医药高新区

542

184

158

20

88

26

66

7033

7.7

兴化市

1001

504

212

20

79

50

136

11634

8.6

靖江市

970

504

190

24

127

36

89

16193

6.0

泰兴市

1077

519

221

48

101

61

127

16689

6.5

2020年我市共有规上法人单位1001家,比2019年净减少50家,规上企业数比泰兴少76家,列泰州市第二位,占泰州全部规上企业数的17.5%。

分专业来看,规上工业企业504家,比2019年净减少10家,企业数比泰兴少15家,列泰州市第二位,占泰州全部规上工业企业数的20.0%;限上批零住餐企业232家,比2019年净增加31家,企业数比泰兴少37家,列泰州市第二位,占泰州全部限上批零住餐企业数的15.8%;规上服务业企业79家,比2019年净减少45家,企业数比靖江少48家,列泰州市末位,占泰州全部规上服务业企业数的10.9%;房地产业企业50家,比2019年净减少13家,企业数比泰兴、姜堰少11家,列泰州市第二位,占泰州全部房地产业企业数的17.6%;建筑业企业136家,比2019年净减少13家,企业数高于泰兴9家,列泰州市第一位,占泰州全部规上工业企业数的18.9%;

从占比来看,四经普调查资料显示,我市全部法人单位11634家,占泰州总数的13.3%,四上单位占全部法人单位的比重为8.6%,高于泰州市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居泰州首位。

(二)分行业单位情况(表格见附件一)

从工业来看,四经普法人单位数3909家,远远少于靖江市和泰兴市,占泰州市的比重为15.3%,其中规上工业504家,占全部工业法人单位的比重为12.9%,高于泰州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列泰州市第二位;

从批零住餐业来看,批零业和住餐业四经普法人单位2945家和104家,分别占泰州市的比重为13.5%和12.4%,均列第五位,其中限上批零和住餐业占全部的比重分别为7.2%和19.2%,批零业的比重高于泰州市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住餐业低3个百分点;

从服务业来看,规上服务业79家,四经普法人单位数2099家,单位个数均处于泰州市后列,规上服务业占全部的比重为3.8%,高于泰州市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列第三位;

从建筑业来看,四经普法人单位数279家,列泰州市末位,联网直报企业136家,居泰州市首位,联网直报企业占全部的比重为48.7%,高于泰州市平均水平33.6个百分点,列泰州市第一位;

从房地产业来看,四经普法人单位数215家,列泰州市第五位,联网直报企业50家,居泰州市第三位,联网直报企业占全部的比重为23.3%,高于泰州市平均水平7.2个百分点,列泰州市第一位;

(三)分市区户均情况(表格见附件二)

以2019年为例,我市共有四上单位1051家,单位总数在泰州列第二位,单位个数不少但体量小,全年规上工业户均列泰州市第六位,限上批零住餐、规上服务业的户均均处于泰州市的末位。

从规上工业来看,我市514家规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05.24亿元,总量占泰州市的9.6%,户均9830万元,户均产值低于泰州市平均水平近1亿元,位于泰州第六位,比第七名姜堰区多594万元,只及第一名高港区的六分之一;

从限上批零住餐来看,我市201家限上批零和住餐企业完成销售额173.72亿元和营业额1.61亿元,总量分别占泰州市的7.9%和6.1%,户均分别为9705万元和732万元,分别比泰州平均水平低9438万元、724万元,均处于泰州末位,其中:限上批零业只有高港区的18.9%,限上住餐业只及泰兴市的三分之一;

从规上服务业来看,我市124家规上服务业完成营业收入19.29亿元,总量占泰州市的5%,户均1556万元,只有泰州市平均水平三分之一,处于泰州市末位,海陵区、医药高新区、高港区、靖江市的户均营业收入都在5000万元以上;

从建筑业来看,我市149家资质以上建筑业完成总产值501.86亿元,总量占泰州市的14.5%,户均33682万元,总量和户均都位于泰州市第五位。

(四)分乡镇四上单位情况

2020年分乡镇四上单位数

乡 镇

合计

分 行 业

规上工业

限上贸易

规  上

服务业

房地产业

建筑业

批零

住餐

合  计

1001

504

212

20

79

50

136

戴窑镇

47

37

7

1

2

合陈镇

12

4

2

1

2

3

永丰镇

11

2

4

1

4

大营镇

10

2

4

1

2

1

新垛镇

5

3

1

1

安丰镇

45

16

8

1

8

8

4

海南镇

15

4

4

1

2

4

钓鱼镇

10

3

7

大邹镇

7

3

1

3

沙沟镇

20

2

14

3

1

千垛镇

11

4

2

1

4

中堡镇

8

4

4

兴东镇

37

19

5

1

12

林湖乡

4

1

1

1

1

垛田街道

38

16

11

1

1

5

4

竹泓镇

9

4

2

2

1

沈伦镇

15

9

3

1

2

大垛镇

33

25

6

2

荻垛镇

32

25

6

1

陶庄镇

12

3

2

2

3

2

昌荣镇

10

8

1

1

茅山镇

15

11

3

1

周庄镇

36

17

11

1

2

2

3

陈堡镇

31

27

3

1

戴南镇

155

99

35

2

10

4

5

张郭镇

73

56

10

1

4

2

昭阳街道

122

4

35

13

26

5

39

临城街道

178

96

34

12

10

26

全市四上单位分布不均匀,28个乡镇街道中,规上企业数100个以上的有3家,50-99个的有1家,10-49个的有19家,10个以下的有5家。

分专业来看,规上工业主要集中在戴南镇、临城街道、张郭镇,前三甲的企业数250家,占全市的半壁江山,有15个乡镇的企业数在5家以下;限上批零住餐主要集中昭阳街道、戴南镇和临城街道,占全市比重为51.3%,住餐企业只分布在6个乡镇,有6个乡镇没有限上批零住餐企业;规上服务业79家,比上年同期净减少45家,昭阳街道26家遥遥领先于其他乡镇街道,11个乡镇的规上服务业只有1家,8个乡镇没有规上服务业企业;房地产业分布在15个乡镇,临城街道房地产开发企业10家,其余14个乡镇均在5家以下,有近一半的乡镇没有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业主要集中在昭阳街道、临城街道和兴东镇,其他乡镇都在个位数以下,有2个乡镇没有资质以上建筑业。

二、四上单位新增和退出情况

一是规上服务业入库标准提高,影响我市服务业进库数量。最新统计方法制度规定,从今年开始,规模以上服务业调查单位审批入库标准由原来的“双标准”(年营业收入1000万或者从业人数50人以上)改为年营业收入“单标准”,即:①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以及卫生等行业的服务业法人单位;②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等行业的服务业法人单位;③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社会工作等行业的服务业法人单位。所有规上服务业入库单位都需要提供加盖税务部门公章的纳税申报表,我市今年规上服务业新增只有12家,新增数在泰州处于末位。

规上服务业退出较多,主要是因为服务业企业特性,无开票销售,退出单位涉及文化产业20家;5家政府平台公司,投资额作为营业收入的处理办法国家不予认可;KTV、旅游发展公司等文化企业没有开票销售,且公司原始会计资料不健全,必须退出。

二是2019年规上工业有责修订影响,80家退出企业中,53家企业因生产经营管理不善、环保不达标等原因退出了规上企业; 27家企业因有责修订调整基数而退出。

三是退出企业对经济发展有影响。1、规上工业按照国家统计督察和江苏省统计局统计造假专项整治工作要求,所有企业均需按实上报,并对数据差错在30%以上企业进行有责修订,实现数据归真。2、规上服务业和限上批零住餐国家检查对照的标准是税务部门的企业开票销售,税外销售如果没有银行流水、销售合同等足够的资料证明将不予以承认,2019年我市规上服务业和限上批零住餐企业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企业没有开票销售,且多数企业的会计资料、原始台账不健全,

三、相关建议

1、挖掘潜力,培育“规上”单位

我市四上单位数位于泰州市第二位,新增四上单位数也在泰州市前列,而高质量发展考核中的新增占全部规上的比重指标却不高,主要原因是新增规上单位的同比增速不高,规上法人单位新增的后劲还不足,达到规上标准的企业后备军不足,要努力拓展新的增长点,一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注重高新技术、文化及相关产业,提升总量,优化结构;二要通过设置准规上企业名单,对有资质有潜力的规下企业重点关注,帮扶培养,提高其尽快达标入库的能力;三要增强“规下”企业“由下转上”的动力,对达到规模标准并符合一定条件的新增企业及时入库给予一定的政策奖励,形成长效机制,激励其主动列统。

2、共同发力,确保应统尽统

“要出数,先入库”,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我市还存在部分达到规模标准但是尚未及时纳入“规模以上”调查单位库的单位。规上单位新增退出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要建立“准规上”单位动态管理名录库,实时监控,定期会审,做到心中有数,各相关职能部门要通力合作,各尽其能。一是要认真学习研究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准确划分企业行业,特别是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在项目招引、立项过程中要准确把握,确保文化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库合理合规,真实反映现状,按时间要求做好新增退出的流程操作,及时通报结果;二是要大力推进“个转企”、“小进规”工作,加大规上企业培育力度,在培育的同时,要狠抓在库企业数据质量,指导企业做好会计台账资料,重点要在住宿餐饮、黄金珠宝等行业“个转企”“小进规”上下功夫、求突破,对营业收入达标而未入库的单位排出进规时间表,确保应统尽统。同时要用好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的杠杆作用,积极探索解决服务业企业瞒报的方法,不断提高规上服务业数据质量;三是统计局将积极配合职能部门,加强统计业务指导,按照新的统计方法改革,充分利用部门资料、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多角度、全方位比对,完全达标企业一个不漏。

3、严格把关,提升在库企业数据质量

对拟退库单位名单再次审核,将税务、工商异常户与统计数据进行比对,破产注(吊)销单位坚决退出,对于开票销售达不到规模或者工商年报未报的单位要逐家过堂,到企业实地了解情况,分析查找原因,指导企业完善财务资料,有选择性的退出。特别是涉及到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的单位,进行分类指导,作为培育单位慎重退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