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分析解读
兴化市2020年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 信息来源:兴化市统计局
  • 发布日期:2020-04-26 13:58
  •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凝心聚力、迎难而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秩序加快恢复,各行各业复工复产快速推进,经济运行基本面逐步向好。

一、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

(一)从GDP核算基础指标来看,支撑有强有弱

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4.8亿元,下降6.2%(可比价,下同),低于泰州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与泰兴并列泰州三市四区第5位,比上年同期前进2个位次。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09亿元,微降0.3%;第二产业增加值62.46亿元,下降18.6%;第三产业增加值108.24亿元,增长3.1%。

一产保持稳定。第一产业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26.24亿元,增加值15.22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增速均列泰州第1位;二产增势不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下降18.7%,列泰州第7位;建筑业总产值增幅下降26.0%,低于泰州21.1个百分点,列第7位;三产支撑有力。从具体核算指标来看,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24.1%,列泰州第1位;抽样调查样本企业工资总额增长20.2%,列泰州第2位;邮政业务总量、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速分别为1.2%、119.1%、25.1%、-42.4%,均列泰州第1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速10.4%,列第3位;限额上批零、住餐分别下降2.3%、16.8%,列泰州第1、第4位;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速12.5%,列第5位,保费收入-1.6%,列第6位;多式联动和运输代理业、装卸搬运和仓储业分别下降43.5%、38.5%,列第7位。

(二)从产业发展来看,工业经济逐步回暖

3月份以来,全市实际复工复产率达99.4%,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50.3亿元,同比下降1.4%,比1-2月累计速度回升24.4个百分点;一季度累计完成产值102.8亿元,同比下降18.3%,当月和累计增速均列泰州市第6位;3月份工业用电量为4亿万千瓦时,同比上升0.05%,列泰州第2位,一季度累计用电量8.62亿万千瓦时,同比下降19.4%,比1-2月份累计速度回升11.8个百分点。主导产业一升两降。三大主导产业3月份完成产值39.1亿元,同比下降1.2%;一季度产值为79.1亿元,同比下降17.7%。健康食品产业一枝独秀,3月份产值同比增长15.9%,一季度仅同比下降3.9%,当月和累计增速分别高于全市17.3和14.4个百分点,是受疫情影响最小、复工程度最高的产业;不锈钢产业当月和累计增速分别比全市低1.3和4.6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产业当月和累计增速分别比全市低19.3和6.5个百分点。重点企业总体偏弱。3月份当月有186家企业产值同比增长,增长面为36.9%,比1-2月份增长面扩大12.3个百分点;一季度有120家企业累计产值同比增长,增长面为23.8%。申源物资回收公司、安井公司、顶康公司、特味浓公司等21家企业3月产值比同月净增在1000万元以上,共增加产值6.7亿元;但江苏申源集团、德创制管、渝鑫科技等25家企业产值比同月净减1000万元以上,共减少产值4.3亿元。一季度,申源物资回收公司、安井公司等8家企业累计产值净增在3000万元以上,共增加累计产值7.7亿元;兴达钢帘线、申源集团、五得利公司等20家企业累计产值净减3000万元以上,共减少产值15.9亿元。一季度净减超过3000万元的企业比净增超过3000万元企业产值多8.2亿元,拉低了全市累计产值增速8个百分点。新进企业拉动明显。2019年底我市新进规上工业企业72家,创历史最好成绩,2020年1月又新进23家。这95家新进企业3月份完成产值5.3亿元,同比增长105.4%,拉高全市产值增速5.3个百分点;一季度共完成产值12.3亿元,拉高全市产值增速4.8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拉动明显。其中,江苏申源物资回收公司是去年5月份投产企业,一季度完成产值3.7亿元,拉高全市增速2.9个百分点。

(三)从经济拉动看,“三驾马车”动力偏弱

1、固定资产投资动力不足。一季度全市完成投资36.18亿元,同比下降49.1%。其中:500-5000万元投资项目完成2.14亿元,同比下降95.4%,拉低投资增长62.2个百分点;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完成19.75亿元,同比增长14.2%,拉高投资增长3.5个百分点;工业投资有待加强。一季度实现工业投资8.56亿元,同比下降83.5%。工业投资项目57个,比去年同期减少348个,其中:新开工项目5个,比去年同期减少114个,完成投资2.77亿元,同比下降87.0%。工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23.7%,比去年同期下降49.3个百分点,对投资增长的支撑作用明显减弱。服务业投资高速增长。一季度实现服务业投资27.16亿元,同比增长42.1%,列第1位。高于全部投资增速38.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18.4个百分点。其中,主要是房地产投资拉动,房地产业完成投资14.29亿元,占服务业投资的52.6%,同比增长92.8%。

2、消费品市场平稳恢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11亿元,下降17.2%,增速列第5位。批发、零售业分别实现营业额68.62亿元、48.45亿元,分别下降1.1%、15.0%,列泰州第1、第3位。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实现0.66 亿元、3.91亿元,分别下降41.9%、41.4%,列泰州第3、第5位。

3、进出口难中求进。1-2月,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8657万美元,同比下降26.0%,低于泰州9.2个百分点,增速列泰州第5位,其中,出口8280万美元,同比下降27.0%,低于泰州5.2个百分点,列泰州第5位;完成实际利用外资2170万美元,增长734.6%,增幅列泰州第1位。

(四)从三个口袋来看,质量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

1、财政收入下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0.12亿元,下降9.0%,较上年同期下降10.3个百分点,列泰州第7位;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78.0%。

2、企业盈利能力亟待增强。受多方因素影响,全市经济承受较大压力,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41.4%;规上服务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35.0%。企业盈利能力亟待增强。

3、居民收入增势趋缓。一季度实现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15元,同比增长1.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27元,同比增长2.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33元,下降1.0%,首次出现负增长。

(五)从乡镇情况看,发展不平衡仍然存在

1、工业。3月份当月,工业总产值增速高于全市的有11个乡镇,其中,有10个乡镇保持正增长;有9个乡镇增速低于1-3月份累计增速。一季度,有9个乡镇总产值增速高于全市,其中永丰镇、大垛镇、戴窑镇、钓鱼镇实现累计正增长。

2、投资。有10个乡镇投资增速高于全市,其中大邹镇、垛田街道、周庄镇、海南镇、钓鱼镇、陈堡镇保持增长,有16个乡镇降幅超过70%,有3个乡镇降幅超过90%;有18个乡镇有工业投资,22个乡镇有服务业投资;开发区、戴窑镇、茅山镇、陈堡镇、戴南镇、兴东镇等6个乡镇有8个新增投资项目。

3、财税。有11个乡镇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其中林湖乡、垛田街道、沙沟镇、戴窑镇、安丰镇、钓鱼镇、海南镇、竹泓镇、昭阳街道保持增长;有15个乡镇的工业开票增幅高于全市,其中林湖乡、垛田街道、沙沟镇、戴窑镇、安丰镇、钓鱼镇、海南镇、竹泓镇、昭阳街道保持增长;有18个乡镇的工业入库增幅高于全市,其中千垛镇、戴窑镇、开发区、陶庄镇、安丰镇、周庄镇、大垛镇保持增长。

二、几点建议

1、细化目标,强化经济运行分析。对标年初目标,进一步细化,排出“补课”的月度、季度时间表,抓好4-6月这几个月恢复性、反弹式、释放型的“窗口期”,加快把进度赶上来、把损失抢回来。通过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GDP核算支撑数据的监测、分析和预警,密切关注规上工业增加值、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商品房销售面积、批零住餐营业额以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等GDP核算基础指标的增速情况,分析研究短板弱项指标,加快补齐短板,细化工作措施,完善数据上争机制,确保实现目标“双过半”。

2、突出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加强对现有规上项目培育培强,做足存量文章;加大项目招引,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力促项目达产达效,在做大增量上同发力;密切关注税务开票资料,对于营业额在500万以上的住餐和销售额在2000万以上的批零个体工商户,建立激励机制,出台扶持政策,确保在年底一次性入库;我局将在项目库中及时甄别,加强对符合入库条件项目的辅导服务,做到应入尽入,应统尽统。

3、夯实统计基础,增强数据意识。没有“数字”支撑,工作实绩和成绩都无法体现。统计数据来源于基层,最终由上级部门定案、反馈,要积极做好“对上”的数据上报,数据对接,争资金、争项目、争政策、争牌子、争数字通盘考量,做好和泰州各主管局特别是具体负责数据统计处室和具体业务人员的对接和上争工作,确保反馈数据不吃亏,横向比较不落后;夯实“向下”的统计数据基础,确保统计数据的源头质量,要夯实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既要注重统计结果,也要注重统计过程,形成齐抓共管局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