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兴化市统计局
- 发布日期:2022-11-09 16:31
-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总体要求,高效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努力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经济延续稳定恢复态势,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一、GDP核算基本情况
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0.9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3%,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和泰州1.3个、2.0个和0.5个百分点,增速列泰州第3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7.87亿元,同比增长4.9%,列泰州第1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0.4%;第二产业增加值319.14亿元,同比增长3.5%,列泰州第6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6%;第三产业增加值383.95亿元,同比增长4.7%,列泰州第1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6.0%。
全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分别为8.8%、41.4% 和49.8%。与上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比重持平,第二产业比重提高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于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8.4个百分点,三产占比高于泰州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列泰州第1位。
二、分行业情况
1.农林牧渔业。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71.27亿元,增长5.1%,高于GDP增速0.8个百分点,对全市GDP的贡献率为11.3%,拉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
2.工业。工业实现增加值219.79亿元,增长4.6%,高于GDP增速0.3个百分点,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0.8%,拉动GDP增长1.3个百分点。其中:规上电气水业增加值下降35.6%,低于泰州36.4个百分点,低于第5位的泰兴30.6个百分点,列泰州第6位。
3.建筑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99.37亿元,增长1.0%,低于GDP增速3.3个百分点,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8%,拉动GDP增长0.1个百分点。1-9月份,建筑业总产值增长6.4个百分点,低于泰州1.5个百分点,列泰州第5位;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长10.6%,低于泰州5.1个百分点,列泰州第5位。
4.批发和零售业。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78.33元,增长10.9%,高于GDP增速6.6个百分点,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4.5%,拉动GDP增长1.0个百分点。1-9月份,批发业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分别增长21.3%、13.2%,分别高于泰州11.7、7.2个百分点,均列泰州第1位。
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9.71亿元,下降3.2%,低于GDP增速7.5个百分点,拉低GDP增速0.1个百分点。1-9月份,公、水路总周转量增速分别为-13.1%、17.3%,分别高于泰州2.2、9.9个百分点,均列泰州第3位;1-8月份,邮政业务总量下降7.5%,低于泰州13.7个百分点,列泰州第5位。
6.住宿餐饮业。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8.14亿元,下降2.6%,低于GDP增速6.9个百分点,拉低GDP增速0.03个百分点。1-9月份,住宿业营业额增长10.3%,低于泰州0.3个百分点,列泰州第3位;餐饮业营业额下降4.0%,低于泰州7.5个百分点,列泰州第6位。
7.金融业。金融业实现增加值60.02亿元,增长8.6%,高于GDP增速4.3个百分点,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5.6%,拉动GDP增长0.7个百分点。9月末,金融业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增长15.6%,高于泰州1.3个百分点,列泰州第3位;保费收入增长5.9%,高于泰州1.2个百分点,列泰州第2位。
8.房地产业。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49.79亿元,下降5.6%,低于GDP增速9.9个百分点,拉低GDP增速0.5个百分点。1-9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31.0%,高于泰州8.3个百分点,列泰州第2位;房地产业工资总额下降7.1%,低于泰州0.1个百分点,列泰州第3位。
9.其他服务业。其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54.54亿元,增长6.6%,高于GDP增速2.3个百分点,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9.6%,拉动GDP增长1.3个百分点。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业、文体娱乐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40.5%、24.7%、58.8%、59.5%,分别列泰州第2、2、3、3位;1-9月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业、文体娱乐业工资总额增速分别为14.1%、10.4%、9.4%、-3.5%,分别列泰州第2、1、2、5位。
三、存在主要问题
(一)第二产业回落明显
前三季度,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19.14亿元,增长3.5%,低于GDP增速0.8个百分点,低于泰州第二产业增速2.2个百分点,较上半年回落0.5个百分点,列泰州第6位。
1.工业。工业实现增加值219.79亿元,增长4.6%,高于GDP增速0.3个百分点,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0.8%,拉动GDP增长1.3个百分点。其中:规上电气水业增加值下降35.6%,低于泰州36.4个百分点,低于第5位的泰兴30.6个百分点,列泰州第6位。
2.建筑业。建筑业实现总产值99.37亿元,增长1.0%,低于GDP增速3.3个百分点,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8%,拉动GDP增长0.1个百分点。1-9月份,建筑业总产值增长6.4个百分点,低于泰州1.5个百分点,列泰州第5位;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长10.6%,低于泰州5.1个百分点,列泰州第5位。
(二)部分指标支撑不强
1.全市位次下滑指标多。33个基础指标中,有12个指标增速排名较上半年下滑,13个指标增速排名与上半年持平,仅8个指标增速排名较上半年实现进位。其中,排名下滑3个位次的指标有(2个):当期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长10.6%,由上半年的第2退至第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6.7%,由上半年的第1退至第4。排名下滑2个位次的指标有(2个):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6.7%,由上半年的第1退至第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长59.5%,由上半年的第1退至第3;排名下滑1个位次的指标有(8个):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长1.4%,由上半年的第2退至第3;公路总周转量下降13.1%,由上半年的第2退至第3;餐饮业营业额下降4.0%,由上半年的第5退至第6;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增长15.6%,由上半年的第2退至第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40.5%,由上半年的第1退至第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工资总额增长14.1%,由上半年的第1退至第2;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58.8%,由上半年的第2退至第3;教育工资增长15.4%,由上半年的第3退至第4。
2.全市居后位指标多。33个基础指标中,有7个指标列泰州第1位,19个指标列第2、3、4位,7个指标增速排名居泰州后两位。其中:列泰州第6位的有(3个):规上电气水业增加值下降35.6%、餐饮业营业额下降4.0%、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工资总额增长3.6%;列泰州第5位的有(4个):建筑业总产值增长6.4%、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长10.6%、邮政业务总量下降7.5%、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工资总额下降3.5%。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强化工业主导作用。从目前经济结构来看,工业仍然是全市经济的重要支撑,因此要进一步强化我市工业的主导地位。一是分类精准调度;上半年,我市按增加值率和企业含金量、含新量对规上工业企业进行了ABCD分类,通过分类指导,已取得一定成效。当前,根据省、泰州市对工业统计最新要求,进一步放大单位产值增加值效用,鼓励增加值率高、价格指数低的高效企业报全报足,压缩低效企业,压实空壳企业和低开票销售占比企业数据。统计部门主动作为,积极配合工信部门,共同对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进行更加精准的分类指导。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围绕总的增幅各板块要对所属企业进行统筹考虑。二是强化数据支撑;各乡镇要注意月度数据趋势性、匹配性、协调性、逻辑性和开票销售占比与增速,加强对规上工业企业税务开票销售的比对,重点关注开票、用电、库存等工业指标,做好数据支撑工作。三是压实企业目标;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开票销售与产值的匹配,动员工业企业多生产、多开票,压实数据,要完成1-10月份规上工业开票占规上产值比重不低于87%,全年比重在90%以上的工作目标。四是突出亮点工作;月度报数前,提前了解全市重点企业及月度新进企业的当月增量数据,并将增量因素形成材料报送泰州,突出我市的数据的亮点及优势,确保数据上报的有效性。五是部署年报工作;明年,对全市增加值率确定由成本核算重点企业转为全部规上,这项改革对我市影响较大,稍不注意,将影响明年及以后年度。我局已于10月12日提前部署工业年报工作,并将相关情况及时与工信部门进行对接,经过初步测算年报与月度报表之间的增加值率存在10%左右的差距,差距过大将影响上级统计机构对我市的数据评估,各乡镇需压实责任,重视年报上报工作,减少增加值率的差距。
2.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服务业已经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三季度,我市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等行业对GDP支撑减弱,伴随着非营利性服务业的同期基数逐渐走高,后期较难保持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因此要大力推进服务业发展。一是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纳入营利性服务业核算的服务业企业,发展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积极推进工贸分离工作,为下一步工作培育新的增长动能;三是重点关注邮政业务总量增速(-7.5%,列泰州第5位)、公路总周转量增速(-13.1%,列泰州第3位)等部门出数数据,加大上争对接,保障部门数据对全市数据的支撑。
3.进一步推进企业培育纳统。新增企业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明显,要对准“四上”企业双重做好跟踪培育和指导服务。按照准“四上”企业80%进规的目标,目前,我局每周对完成情况进行通报,从通报情况看,进展不快,入规比例低,泰州市政府、统计局下发文件进行通报。因此,对达到规模的新建企业及“小升规”企业,要及时跟进,督促指导其尽快完善资料,办理纳统手续;对具备一定规模、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要重点关注,加大扶持力度,跟踪培育,促其尽快达到纳统标准,形成新增一批、储备一批、培育一批的良好纳统工作生态,千方百计培育壮大新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