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兴化市委宣传部
- 发布日期:2023-05-10 09:36
- 浏览次数:
一排排木架上,黄瓜的花朵已含苞待放;架子下面,是潺潺流水,小龙虾在欢快地游动……5月6日,在兴化市中堡镇东荡村,29岁的孔祥生和村民一起撑船穿梭在大棚里,为黄瓜整枝打叉,提高结果品质。
孔祥生是中堡镇中一村人,大学毕业后,在苏州从事农产品销售工作。去年秋季,他辞去工作,回到家乡创业,想在生态循环农业上做文章,并利用自己在营销上的优势,拓展家乡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孔祥生种植的是生态黄瓜,不用化肥,用的是养虾循环利用的水,为蔬菜生长提供所需的养分,人工只需补充部分微量元素。目前,种植的黄瓜长势喜人,最早的一批黄瓜,五一期间已上市,供不应求。
“养虾不排水、种菜不施肥,这是一种生态循环新模式。我们在江苏省现代农业(克氏原螯虾)产业体系创新团队、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等专家的技术指导下,巧妙地将养殖废水回收利用,把水产养殖和水蔬栽培两种农业技术进行整合,实现了养殖废水零排放。”孔祥生介绍起“虾菜共生”循环系统,有说不完的话。
孔祥生回家乡后,专门拜访省人大代表、兴化市香湖粮食种植家庭农场主孔繁彬,了解家乡种植业、养殖业情况。同时,他在兴化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水产技术部门帮助下,远到湖北、湖南等地考察学习,并结合家乡情况,探索这一生态循环新模式。
今年初,孔祥生利用废弃的种植大棚,投资50多万元,建起“虾菜共生”循环系统,总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
兴化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水产技术指导科科长张凤翔介绍,整套系统采用滴管自循环的系统,养虾产生的废料经过自然生物净化,通过滴管循环再回到菜盆里,实际上一池水在不停地用,不仅降低成本,还节约资源,减少对外河的污染,实现养殖尾水零排放。
据了解,利用生物硝化创新处理方式,每日5%左右的养殖废水经过过滤除菌后可以用于农业用水。目前,种植的蔬菜有胡椒、西红柿、茄子、丝瓜、豇豆等10多个品种。
“最近,开始捕捞首批小龙虾,一亩有150多公斤。”孔祥生说,一年可养殖三批小龙虾,蔬菜可以种植二到三茬,亩年纯收入可以稳定在一万元以上。
孔祥生透露,下一步他计划发展农业观光项目,开展采摘游、亲子游、农家乐、科普教育等活动,延伸项目产业链,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