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顾日升 张文干
- 发布日期:2024-07-03 10:02
- 浏览次数:
稻谷加工成大米过程中,产生的稻壳、米糠、碎米等副产品,如何提高附加值、产出高效益?近日,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江苏光明天成米业有限公司完成粮食产业园规划设计,描绘出一幅发展蓝图。
光明天成粮食产业园地处兴化市戴窑镇粮食加工园区,规划面积160亩,计划投资10.35亿元,建设稻壳炭化项目、米糠油项目、大米深加工食品项目。
“建设粮食产业园项目,是公司可持续发展之需,也是戴窑粮食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的课题。”光明天成米业公司总经理李海峰说,该公司以稻谷加工规模大而闻名,去年又投资1.2亿元新建第三工厂,新上智能化稻米加工生产线,年加工稻谷能力50万吨。到今年底,公司年加工能力将达到80万吨。
稻谷加工成大米,产生的稻壳占14%左右、米糠占8%左右,80万吨稻谷所产生的稻壳、米糠量非常大。之前,稻谷多由油脂及饲料商收购。如果就地加工,不仅可以提高副产品附加值,还可省下可观的原料运费。此外,米糠就地及时加工,不仅油品品质好,还能降低加工成本。“依托公司现有三座大米加工厂提供的副产品,配套稻壳炭化、米糠油及大米深加工等项目,真正实现将稻谷‘吃干榨尽’。”李海峰说。
稻壳炭化项目,主要是通过生物质气化炉将稻壳进行炭化形成稻壳炭,稻壳炭广泛应用于冶金行业。同时,稻壳炭化过程中产生的可燃气体可用作锅炉燃料,用于米糠油的生产以及食品加工。
据了解,稻壳炭化项目,日可处理稻壳800吨,年处理29万吨稻壳,年产稻壳炭8.3万吨,年销售额近2亿元。
米糠油项目可年加工处理米糠18万吨,年产米糠油约2.6万吨,年产值约4亿元;年产米糠粕15万吨,年产值约3.3亿元;项目还可以对其他油品进行精炼,年产值约2.7亿元。
产业园还与国内知名企业及江南大学达成合作意向,生产低GI(血糖生成指数)功能米饭、八宝饭、八宝粥、预制米饭、米粉、米饼、米制品等相关食品。上述项目达成后,年销售额可达8亿元。
与大米粗加工不同,精深加工可带来较高的税收,项目全部达产后年可形成税收5000万元。
李海峰介绍,粮食产业园项目所需的大量稻壳与米糠全部来源于光明天成自有稻米加工厂和本镇稻米加工企业,实现了原料“隔墙供应”,大大降低运输成本。
记者了解到,同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江苏万家福米业有限公司,也新增地76亩建设稻壳炭化项目、米糠油项目,6月下旬项目将启动建设。
“粮食加工产业是戴窑镇主导产业,全镇集聚了52家粮食加工企业,全年加工稻谷产能约700万吨,实际稻谷年加工量约550万吨。”戴窑镇负责人表示,大米及其副产品的深加工是粮食加工产业的发展方向,也是粮食加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镇党委政府将聚焦粮食产业发展,聚力粮食加工产业链延伸,全力服务粮食产业园和万家福米业公司深加工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