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兴化市委宣传部
- 发布日期:2024-12-03 15:32
- 浏览次数:
兴化市陈杨村是一座“浮在水面上的村庄”,北接里下河国家湿地公园,西临徐马荒风景区,全村总面积4000多亩,水域占40%以上,具有典型“水清、岸绿、景美”的水乡风韵,既有主城地利之便,又有湿地生态之美。近年来,陈杨村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委驻兴化市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关心支持下,大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精心打造以休闲观光、餐饮采摘、亲子研学、野餐露营等为主的旅游产业。2023年,陈杨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较2021年增长87%。
陈杨村位于兴化市千垛镇,是一个里下河传统村落,自古四分水域六分田,鸡鸣犬吠是农家。为推动乡村经济加快发展、惠及村民,在省委驻兴化市乡村振兴工作队帮助指导下,依托区位优势,深入挖掘陈杨村原生文化内涵,充分利用错落有致的村庄风貌和自然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民宿集聚区、“微度假”项目,丰富乡村旅游业态,提升乡村旅游品位。陈杨村先后获得省级生态文明示范村、乡村旅游重点村、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成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精准谋划,做好乡村旅游“大文章”。精心谋划部署。为推动陈杨村经济加快发展、惠及村民,改变缺乏产业支撑、经济发展缓慢的现状,经深入调研、积极探索、反复论证,确定以文化传承创新为着力点,以“依托景区优势,发展文旅项目”为努力方向,以农文旅业态融合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存量资源,修缮改造闲置老旧屋舍,奋战57个日夜,建成包含水上露营地、滨湖走廊、璠华园、村史馆、知青馆、红藏馆、村民大舞台、乡村会客厅、村民食堂、精品民宿在内的“木易空间”文旅项目,集特色美食、乡村休闲、文明实践等功能为一体,辐射周边100公里游客群体。
融合发展,形成乡村旅游“热市场”。举办节庆活动。2023年3月,省文旅厅在兴化市举办第十四届江苏省乡村旅游节启动仪式。陈杨村作为乡村旅游节重点参观考察点,通过公共文化空间、“乡旅E贷”金融服务点、线上直播间、特色民宿等项目,吸引众多来此体验乡土风情、乡土美食的“微度假”游客群体。培育新型消费。在各种乡村旅游节庆活动中,针对亲子游火爆的现状,研发推出集非遗民俗、农事体验、生态环保于一体的研学课程,吸引青少年在野外、在课堂、在馆舍体验丰富多样的美好生活。加强市场运作。积极引导市场化主体与本土力量对接,鼓励利用市场化手段激活乡村存量资源,引入Glamping“轻奢野外露营”品牌项目嗨King野奢营地,通过“上下联动、内外共生”的方式增强乡村发展的自主性和可持续性,引导乡村发展从外部“输血”走向自身“造血”的良性循环。
富民增收,擦亮乡村旅游“金招牌”。丰富合作模式。积极探索村民参与、村企合作、自主经营、统筹管理相结合的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乡村旅游逐渐成为陈杨村乡村振兴中的一条“致富路”。激活乡贤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拓展陈杨村富民增收新路子,全村有13户乡贤回村新建房屋从事民宿、餐饮等旅游行业,有8户大棚种植户正在扩大种植规模,为以后乡村旅游带来的附加值效益做好充分准备,帮助村民增收。陈杨村乡村会客厅解决村民用工25人左右,村民自发经营农副产品售卖点3个。2023年中秋国庆期间,村民自主销售的螃蟹、龙香芋、高粱酒等农副产品供不应求。
以基础建设夯实发展根基。为营造良好发展氛围,提供便捷的基础配套服务,改善人居生活环境,实施陈杨村村庄环境提档升级工程,新建通庄大道、硬质驳岸和彩色滨河步道。完成通庄大道弱电线全面下埋、高压电线有计划迁移,实现道路通达和路边停车的双重功能;完成通村路白改黑5800平方米、村庄巷道提升7200平方米;同步建设II类旅游厕所2座,改造水冲式公厕9座,实施二次改厕285户、市级污水管网改造接376户;2023年实现燃气管道进村入户,建成停车场1300平方米及高标准文化广场一处;如今的陈杨村保留了原有的传统肌理及生活氛围,不仅留住乡风、乡韵、乡情、乡愁,更吸引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
以融合发展吸引近悦远来。陈杨村深挖当地资源,紧扣农文旅融合主线,打造近悦远来的好去处,为给游客提供更多元的游玩体验。精心打造“木易空间”新业态,露营民宿比邻相接,尤如“水上摇篮”,给游客以“白天观水乡、夜晚枕星河”的全新体验,一经推出迅速爆红,成为游客最青睐的打卡地。推出陈杨“六大碗”传统菜肴、鲜果采摘、滨河垂钓、乡土文艺演出等系列项目和活动,做好“土特名优”农副产品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应用和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推动陈杨旅游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和运营管理。着力培育游客消费新空间,推动实施筹建民宿集聚区,新建水上餐厅,增设陈杨土特农产品销售窗口,“一村一品”已崭露头角,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同步提高。
以成果共享助力乡村振兴。充分发挥本地村民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村民参与陈杨村建设全过程,让村民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建设者、享受者。村民投资参与旅游项目建设,通过项目分红提高收入水平,鼓励村民投资建设运营民宿、农家乐、购物店等,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作专门介绍,充分肯定“陈杨模式”,认为其作为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典型,“创新经验可复制,运营模式可推广,成功效应可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