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兴化市委宣传部
- 发布日期:2025-04-09 10:06
- 浏览次数:
4月2日,参加“枝叶关情”诗书画名家走进江苏泰州采风活动的首批当代诗词名家抵达兴化,探寻水乡人文之美自然之美。
当天上午,诗词名家一行首先来到郑板桥故居。这里粉墙黛瓦,庭院清幽,兰竹萧疏,朴实无华,处处体现着“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意境。从书房到居所,诗词名家们细细品味郑板桥在此生活、创作的过往细节,探寻那些塑造其创作风格、影响其思想的关键因素,感受郑板桥留下的独特精神印记。
“每到山青水绿之处,聊以自遣自歌;若遇争名夺利之场,正好觉人觉世。”听到拥绿园中传来的板桥道情,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四川大学教授周啸天随口吟出郑板桥《道情十首》的序。周教授告诉记者,《道情十首》的体裁取自民间艺术形式,内容围绕基层百姓的生活,“郑板桥在创作时取材于民,这与他为政时体恤百姓的作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都体现出他的民本思想。”
随后诗词名家一行步行前往兴化金东门景区。这条长达一公里的大街,历史底蕴深厚,商业曾经极为发达。如今,丝绸店、南北货店、药店等各类店铺一应俱全,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浓浓的生活气息让诗词名家们沉浸其中。
沙沟古镇自然资源丰富,自明末清初以来,商贾云集,贸易兴隆,素有“金沙沟”的美誉。古镇的传统建筑依水而建,岸边的石板路历经岁月打磨,光滑如镜。诗词名家们漫步其中,深入了解古镇的历史变迁和民俗文化。
傍晚时分,诗词名家们来到东罗村。东罗村以生态文化为基础,深入挖掘 “水” 的潜力,在最大程度保留村落传统风貌的同时,重塑了水清岸绿的水乡景观。江苏省诗词协会副会长、江苏省诗词研究院院长张荣彩曾在泰州工作过13年,这次回来感慨良多,“我离开泰州三十余年,其间也回来过几次,每次都感到变化很大。兴化东罗村我是第一次来,这里独特的水乡风光让我印象深刻,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
接下来的几天,诗词名家们还将在泰州继续采风创作。他们将以笔为媒、以诗为介,把对泰州的所见、所闻、所感转化为艺术作品,让更多人领略泰州的独特魅力,为泰州的文化繁荣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